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
活动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 资源共享 > 活动资讯 > 详情

5月22日 上海第四次社工节分享

发表时间:2010-06-22 22:44:36 来源:屋里厢 点击:2538

5月22日,应浦东社工协会的邀请,屋里厢的同事来到浦东市民中心参加第4次社工节。屋里厢共出席了5位同事。在社工节中,我们学习了各嘉宾的分享,并做了总结与反思。

主题一:浦东民间社工机构管理研究
浦东社工协会 国云丹

民间社工机构:由民间自主运作,秉承社会工作专业理念,为社会群体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组织。
一、浦东民间社工机构成立的背景
(一)改革:社会福利社会化
(二)政府转变职能:小政府,大社会
(三)专业社工的引进
二、社工服务领域划分:
1、直接社会服务:从事一线社工服务,包括老年、青少年、吸毒、助残等。
2、提供能力建设:为服务机构提供提升社工能力,规范机构管理的能力建设。
3、专业评估服务:作为第三方评估服务成效。
三、机构类型
(一)政府发起,民间运作
1、政府的管理部门直接转化而来
2、政府发起,另行改制
(二)民间发起,民间运作
四、民间社工机构管理特点:
1、从管理架构来看,民间发起的机构不够完善。
2、从对政府的依赖性来看,政府发起的机构,依赖性比较强,如:阳光慈善救助服务社
3、从财务管理来看:财务管理一般实行社社合作,节约成本,互惠互利。
4、从享受税收政策来看:政府发起的机构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。
五、民间社工机构管理存在的问题
1、民间社工机构与基层社会组织关系。
存在关系不清,权责不分的现象。
2、民间社工机构经费不稳定,机构管理能力不足。
3、民间社工人员流失较严重
六、思考与展望
1、规范机构管理体制
2、培育服务项目品牌
3、打造机构专业队伍
4、拓宽机构筹资渠道
5、整合社会资源能力
反思:
21世纪的中国社会在变革:社会成分日益复杂,社会结构再度调整,社会利益重新分配,社会生活急剧变化。在社会职能不断转变与完善的过程中,社会工作的思想和理念被引入,它是现代社会里涉及到在包括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生活、医疗、教育、服务、调节等广泛领域中去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一致,促进社会进步的专业与实践。社会工作研究与实践者,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新情况、新变化、新问题,有必要去了解、去适应、去解决。
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20年的时间里,萌生出一大批专业机构,促生出一群信奉公益服务理念,具有奉献精神的专业社工人才。他们运用一种新的工作方法,秉承助人自助理念,服务各类人群,解决问题,缓和矛盾,提升福利水平。
“中国社工的发展看上海,上海社工的发展看浦东”,浦东社工的发展为中国公益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,成效卓越,同时,也出现了一些问题:一方面和中国的管理体制有关,出现政府和机构的关系厘定不清,部分初创期机构,经验不足,人员缺乏,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等,这些都是需要后期继续完善,认清问题,方可解决问题。
社工人才队伍已被列为国家第六类人才,被誉为和谐社会的“工程师”,这是对社会工作者工作成效及价值的肯定。社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,也需要共同努力。

主题二:乐群——成长中的烦恼
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主任 段慧霞

一、财务管理的反思:
1、财务管理一定要用专业人员
2、项目主管要善于管理经费
3、财务公开是机构公信力的核心
二、员工流失的辛酸
1、报酬低于同类大学毕业生岗位50%
2、社会环境差,能以获得工作价值感
3、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制度缺失
经验:
1、认清发展趋势,坚守工作岗位
2、创建机构文化,以事业留人才
三、政府与机构的磨合
1、政府的探索:购买服务
2、机构的误解:独立性
经验:
1、政社合作理念下的制度建设
2、政府购买服务政策
3、机构自动接受出资方监管
四、项目运作的教训
1、自评报告中的差错
2、危机处理中的真诚
经验:
1、明确项目主管与一线社工的职责分工
2、与评估方及时沟通,不掩饰错误
3、提出积极的调整补救措施
五、机构管理的问题
1、管理人员的专业单一性
2、机构的发展定位
经验:
1、引进行政管理人员
2、制定机构发展规划
反思:
与企业相比,社工机构的职业特征,独特的工作内容,所面对群体的特殊性,都表明它更加倾向于人性化的管理,但人性化管理不等同于放羊式管理,社工机构同样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,一个机构只有在完备的体制下才能够高效的运作。
由于社工机构更直接的接触民众,服务社会弱势人群,他们的需求更迫切,能否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,满足需求将关系到服务的可持续开展,机构的有效运作,从大的方面来讲,将关系到民生问题的改善,整个社会的稳定,这些都将需要规范系统的管理体制的约束。
社工可以做好服务,但不能一应俱全,非营利机构的财务会计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、市场营销管理等,都是机构正常、高效运作的保证。

主题三:香港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经验
社会服务机构问责及公开交代的重要性

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行政总裁 吴水丽先生

一、从事社会服务的特质:
要有两个心
1、好心;2、爱心
重要的是:要避免好心做坏事
好心也要做好事
不要存心无力,存心也要存力

二、服务过程中的问责与交代
问责与交代不单发生在财务方面,也包括其他行政管理的程序。

为什么要讲服务过程中的问责与交代?
1、支持我们工作方面的有关要求
(1)出资方的要求
(2)社会机构,法律要求、规定,政府有关政策规定
2、避免滥用
(1)帮助服务者做应该做的事
(2)避免做不该做的事
3、维持同工、机构正当行为的形象
4、更有效的提供服务
5、衷心实践社会的责任:自觉履行社会道德的约束,不辜负社会的信任
6、服务使用者要得到最高的尊重
7、典范的改变:由自傲的专业者成为仆人的领导
三、实践原则:
1、透明公开
2、有明文规定(包括例外情况)
3、程序上的公正:上诉途径, 互相监管, 平衡权利

反思:
社工机构基本上依靠政府购买服务,企业个人捐赠,基金会资助等维持运作,本身不盈利,因此,维持机构良好的公信力、工作者良好的形象是机构可持续运作的关键,问责和交代有必要实行,不仅是财务,包括管理和服务。
人才培养:员工工作满意感之提升

一、两个重要概念:
1、成文和约(聘书)
心理和约(不成文和约)
如:雇主希望雇员很努力的工作
雇员希望雇主关心雇员
2、预防因素(hygiene factor)
造成员工不满的原因,主要是由于机构的政策、行政管理、监督、工作条件、薪水、
地位、安全以及各种人事关系的处理不善。这些因素的改善,虽不能使员工变得非常满意,
真正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,却能解除员工的不满,这种因素称为预防因素。有研究表明,
如果预防因素不能得到满足,往往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、消极怠工,甚至引起对抗行为。
非预防因素(non hygiene factor)
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,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,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,工作的成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,以及职务上的责任感和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等等。
这些因素的满足,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热情,对于员工的行为动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,它常常是一个管理者调动员工积极性,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好办法。这类因素解决不好,也会引起员工的不满,它虽无关大局,却能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。
二、满足感提升的因素:
1、共同愿景
2、合理的待遇
3、公平透明的政策
3、良好的同事关系
4、有效的领导人
5、能体现工作成果

关键字:

分享到: